截至年末,普惠授信服务农户.8万户,服务覆盖率达99.91%,已有.13万农户申请并得到用信。
年,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联合浙江省农信联社,推出全国首个由政府部门和银行机构合作推广的农村普惠金融产品——农户小额普惠贷款,探索形成了一条推动普惠资金直达农户、直达基层的“浙江路径”。在浙江省政府年度全省四季度工作(争先创优行动)部署会上,这一做法被评为全省“最佳实践”案例。
无感授信、有感反馈,贷款原来并不难
“找银行贷款要找熟人、拖关系,资料手续还繁琐”的思想在一些群众心中根深蒂固。村民家里碰到点事急需用钱,想到的是向亲戚朋友借,不仅拉下了“面子”,更浪费了“票子”。
如何有效改变这种情况,保障农户享受基础金融服务的权益?在省农业农村厅的指导下,浙江农信依托农户信息采集,将违法、失信等负面清单以外的18至65岁农民全部纳入普惠额度的享受对象,均可享受3—8万元基础授信。有增信需求的农户,可通过手机APP提交经营收入等材料,便捷获得最高30万元的贷款额度。
浙江农信创新形成“无感授信、有感反馈、便捷用信”的流程闭环,实现了农户信息采集、授信、合同签约、按需用款等流程全部网上办。农户一次都不用跑,切实提升金融服务“获得感”。
奉化农商银行员工(左)到草莓种植基地教农户使用手机银行便捷放款
金融活水直流基层后,低收入农户贷得到、用得起
在浙江江山市大陈村,连绵的青山和雅致的村落错落有致。“萃文饭店”是当地颇受欢迎的一家民宿,今年国庆长假甚至提前半个月就“一房难求”。“发展民宿的资金,现在用手机银行就能随用随贷,而且这项服务由农商银行‘送贷上门’。”店主老方说,不少村民都向他“取经”,农户小额普惠贷款已推动当地农家乐和民宿“遍地开花”。
老方的成功,是小额普惠贷款让群众受益的一个缩影。浙江农信把农户小额普惠贷款作为农户金融增收的重要举措,鼓励利用农户贷款发展农家乐、粮食生产、生猪增产等产业,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进一步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
浙江农信特别将低收入农户作为重点支持对象,年利率低至3.85%,让低收入农户不仅贷得到款,更用得起款,真正做到了普惠金融“又普又惠”。到年末,浙江农信已对低收入农户授信18.97万户,授信金额.97亿元,其中用信6.99万笔、用信23.68亿元。
图为江山农商银行员工(右)到乡镇逐户走访,告知如何便捷使用农户小额普惠贷款
“有德者,得更多”,全覆盖并不意味“盲目覆盖”
走进浙江诸暨市岭北镇金湾村的文化礼堂,一场特殊的评议会正在这里举行。“周世祥热心公益,积极参与志愿服务,道德积分加5分,累计积分超30分,诸暨农商银行给予农户小额普惠贷款授信额度增加3万并实行优惠利率……”另外几位村民也因在移风易俗、尊老爱幼、热心公益、邻里和睦、环境美化等方面的优异表现,增加了道德积分并获得了相应的小额普惠贷款额度增信。
作为“枫桥经验”“三治融合”等乡村治理模式的发源地,浙江一直走在国内社会治理领域的前列。在推进农户小额普惠贷款的过程中,浙江农信创造性地将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与推动普惠金融有机结合,把农户道德情况、个人信用、乡村社会治理参与度等转化为金融财富,让“有德者更有得”。
但是,全覆盖并不意味“盲目覆盖”,除了剔除涉及黄赌毒等负面清单人员外,浙江农信特别将失信人员列入农户小额普惠贷款禁入名单,以此带动进一步提高农户信用意识,倡导农户建立良好的信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