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医院也有了“三甲”认定。7月25日上午,医院青年职工代表蒋鹏程将一块金医院门口,标志医院医院。据悉,在近日我省举医院等级评审中,全省17家医院顺利通过三甲评审。医院为其中唯一一家医院,这也是我省首家晋级三甲的医院。
一家医院,为何能脱颖而出?长期以来,东阳市面临着医疗资源较为匮乏,技术不强、人才不强等短板。为了让当地百姓看得上病、看得起病,近年来,医院直击民生难点、痛点,以治疗基层常见病、疑难病为突破口,切实提升当地百姓就医获得感。
在医院敞亮的大厅里,记者遇到了带着女儿前来复诊的市民张强,看到“三甲”挂牌的这一幕,他感慨颇深。“一岁半的女儿同时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唇腭裂和主动脉弓狭窄,两个手术要一起做,但是难度不小。”张强回忆道,本以为需要四处奔波的手术,却医院顺利完成了。
“哪里有难点,就往哪里下功夫。近年来,医院通过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硬件升级等形式,实现了基层也有‘高精尖’的目标。”东阳市人民党委书记应争先告诉记者,目前,医院肺癌、胃癌、肾癌、大肠癌等实现了常规腔镜下手术,心脏外科、骨科等20余个病种技术排名(DRGs)位列全省前20名。
借助县域医共体改革的东风,县域内优质的医疗技术“沉”到了乡镇卫生院。在东阳市南马镇中心卫生院,65岁的李奶奶顺利接受了胸腔穿刺术,为她做手术的是来自医院呼吸内科的主任医师舒彩敏。作为全省县域医共体改革的首批试点县,医院自年以来每年派遣4~5位高年资医生“下沉”乡镇分院坐诊。“这里有设备、有床位,完全具备开展四大操作以及I类等手术的硬件条件,只要‘软件’跟上了,病人就能在家门口接受手术。”舒彩敏告诉记者,目前,该卫生院还能开展阑尾、疝气、大隐静脉曲张等手术,年出入院人数较以前增长了1倍。
基层医改提升了老百姓的就医获得感,也让医生的职业荣誉感得到了提升。医院放疗科90后医生卢华君是一位医学博士,她放弃了在外工作的机会,来到小城东阳发展。“最打动我的,是医院对人才的尊重。我到这里短短几年,已经参加过多次外出培训的机会,随着‘高精尖’技术的不断引进,医院的业务氛围也日益浓厚。”95后医生黄英华特别期待,一个多月后到乡镇正式成为一名临床医生。作为东阳市“医共体人才池”的首批人员,她在医院接受了2年的规培。“乡镇大多是慢性病人,我会做好老百姓的健康守门人。”
“医院的‘转型升级’,为人才招引、科研提升、资源配置创造了更多有利条件。”东阳市卫健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医院的示范作用,也将带动县域内其它医疗机构更好更快发展,从而提升当地百姓的获得感。目前,东阳县域内就诊率已达90.3%。
更多新闻
官宣!浙江恢复跨省跟团旅游
浙江招收名!定向培养士官招生来了
外交部:美国驻成都总领馆人员从事与其身份不符活动
火星有多“热”?火星上真能种菜吗?走!去这颗红色星球看一看
来源:浙江日报记者陈宁侯明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值班编辑:薛妍辰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