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公司简介
基本信息
成立情况
公司产品
公司园区
公司文化

收藏医药人都应该了解的中国医药改革开

作者: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郭云沛、E药经理人编辑部

序言

汉《礼记曲论篇》有载:“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4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犹如白驹过隙,一瞬即逝。然而,中国医药改革开放40年的巨变,在我们每个医药人的心中,却留下了挥之不去的情结。

今天,当我们循着时光的路牌追怀往事,当我们再弯腰拾起那散落的记忆,我们看到了一行清晰的脚窝。这是改革开放留下的印痕,这是一条通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它从远到近,再由近走远,走得那么坚实有力,那么信心百倍。它既是医药人成长成熟的节点,也是医药业快速发展的标志。

在纪念改革开放40年之际,让我们再展开这幅动人魂魄的历史长卷。

1

第一次统一行业管理:药监体制改革大变样

年6月7日,国家医药管理总局正式成立,把中西药品、医疗器械的生产、供应、使用统一管理起来,结束了建国以来我国医药“无头”和多头管理的局面。

年、年、年,我国政府机构多轮机制改革,国务院将国家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卫生部药政局原药品监管职能合并,重新组建了国家药品监管局。国家药品监管局直属国务院,省以下机构实行垂直管理。

年,国务院又在原国家药品监管局的基础上组建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新机构新增了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开展对重大事故查处”的职能,同时承担保健食品的审批工作。

年3月,国务院机构实行“大部制”改革,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被划归卫生部。

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升格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归属国务院直接领导。这次调整,质检总局的生产环节监管、工商总局的流通环节监管职责被整合进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不再保留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单独组建国家药品监管局,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管理。其主要职责是:负责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的注册并实施监督管理。药品监管机构只设到省一级,市县两级不再单设药品监管机构;药品经营销售等行为的监管,由市县市场监管部门承担。

在药品安全进入集中暴发高风险期的今天,这一轮机构体制改革后,药品监管无疑将面临监管能力和任务、专业性和职业化能否尽快适应的严峻挑战。

2

笫一家合资药厂成立:中国大冢推开“国门”

年8月2日,我国第一个合资制药企业(中日合资)——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成立签约,年5月17日正式投产。

中国大冢制药拉开了中国医药行业对外开放的序幕,同时也带动了境外医药企业到中国投资的热情。回头看,最早进入中国大陆的10家“三资”企业,除中国大冢制药之外,还有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无锡华瑞制药、中美天津史克制药、西安杨森制药、苏州胶囊公司、重庆葛兰素史克制药、大连辉瑞制药、青岛华钟制药、杭州龙德医药器械公司。时至今日,据粗略统计,我国已有逾家外资、台港澳资和大陆合资或独资的药品、医疗器械、药食药妆品企业。世界排名前50位的跨国医药公司,都纷纷在中国安营扎寨。

引进外资,引进技术,引进管理,引进人才,引进设备。“引进”为医药行业输入新鲜血液,加快了本土医药企业的转型升级,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同时,也为广大患者提供了高质优效的药品和医疗器械。

天津中国大冢制药的成立,是中国医药行业对外开放的分水岭。以此为起点,中国医药告别了“闭门锁国”的历史,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跨国药企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其初衷是为了规避法律,开辟中国新兴市场。现在则是出于战略发展需要,出于扩大自身研发竞争力的需要。进入21世纪以来,中外合资合作的领域已经由以前的市场和生产,转向了研发领域。

3

第一声“承包”呐喊:“小人物”朱国琼语惊全行业

年阳春三月,安徽繁昌制药厂34岁的女助理工程师朱国琼,面对企业连年亏损,和七个年轻人一合计,向县委递交了承包繁昌制药厂的“责任状”,率先在我国医药行业喊出了“承包”的时代最强音。

承包仅仅9个月,该厂盈利就超过承包前9年盈利总和的一倍!朱国琼用行动证明:大锅饭再也吃不得了,责任制才是治厂良方。承包一年后的4月14日,《人民日报》以“八个年轻人承包救活一个工厂”为题,头版头条报道了他们的事迹。

年7月,我国最大的制药企业华北制药厂开始建立经济责任制,并配套试行一项新制度,即:厂职代会负责对厂长王汝霖逐月考核,决定奖罚。职工监督考评厂长,在当时可谓开创行业之先河。

年,常州市第三制药厂车间工人董舒拉、蒋金娣夫妻二人,对“美西律”生产实行承包,实现产品年产量、利税超历史最好水平。

年12月,全国47家中药饮片厂厂长签名,呼吁全国中药材二、三级站允许饮片厂经济独立核算,购销自主;呼吁实行多种形式经济承包。

时至今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体制创新、产权创新、制度创新、分配创新步步细化,用市场经济克服计划经济时代的弊端,同时也解决了单一承包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使企业活力大增。据统计,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只有72.8亿元,到年我国医药工业实现主营收入2.98万亿元。与当年相比,行业发展突飞猛进。

4

第一部药品大法施行:依法治药步入快行道

年,我国第一部《药品管理法》历时4年修改后出台,年7月1日正式施行。从此,我国医药行业结束了“无法可依”的局面。

《药品管理法》的施行,无疑对加强药品监管、保障药品质量、维护药品生产经营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监管体制的改变、企业主体的变化、一些监管规范的制定等,都亟待法律层面的确立。

年12月1日,修订后的《药品管理法》施行,首次提出药品实施分类管理制度。

年3月,随着药品监管机构的再次重新设置,原有的监管主体、职能发生改变,再次修改《药品管理法》被列为全国人大立法工作议事日程。

年3月1日,第一次修正后的《药品管理法》正式施行。

年4月24日,第二次修正后的《药品管理法》正式施行。原版《药品管理法》存在的四大问题:没有明确界定政府职能、市场机制,为执法带来障碍;中央与地方职权没有清晰划分;没有充分参照和借鉴国际经验;部分条款约束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等,得以较好解决。

年10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征求意见稿)》。本次《药品管理法》修改,旨在体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成果,鼓励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新药研究和创制,建立以审评机构为核心的上市许可审查制度,改革药品注册分类,建立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等。《药品管理法》全面修订开始抓紧进行。

医药行业的“基本法”---《药品管理法》的不断修订完善,为近40年医改革开放、法制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

第一桩生产技术出口:催生我原料药大国地位

年9月12日,我国医药行业首次实现了对外技术转让——由我国自行研制的VC二步发酵生产工艺转让给瑞士罗氏公司。

瑞士罗氏斥资万美金购买中国VC二步发酵的生产工艺,不仅使我国医药技术出口实现了“零”的实破,也加快了中国医药企业开放引进,自主发展的步伐。

VC是我国大宗原料药的代表产品。年10月,东药万吨VC项目建成投产,该厂VC生产能力一跃为世界排名第二位。历经30余年的发展,目前我国VC年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

尤为可喜的是,当今我国已经是全球第一大原料药生产国与出口国。随着国际制药生产重心转移,我国原料药市场近年来产量和销量均不断增长,目前可生产多种原料药和中间体。仅年全国原料药产量即达到.90万吨。

客观地看,我国前些年更多地是占据仿制药原料药的龙头地位。从特色原料药行业的全球竞争格局来看,随着中国特色原料药厂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工艺水平,并投资改善生产设备形成专业化生产线,特色原料药市场格局逐渐发生变化。近年来,我国制药企业开发的特色原料药品种数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产品和生产线通过欧美规范市场的认证,这逐步消除了我国原料药企业与国际制药企业合作的障碍,目前国内已经有不少企业接受国际制药企业的转移生产,中国特色原料药开始在国际上占据重要地位。

6

第一个制药企业集团组建:东药推动行业兼并重组潮

年8月,我国医药行业第一个企业集团---东北制药企业集团在沈阳成立。这个以东北制药总厂为龙头,16个企业组成的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横向经济联合体,可以说,是日后医药行业掀起“联合、兼并重组”浪潮的源头。

此后,全国相继建立了新华医药集团、华北制药集团、上海医药集团、中联磺胺联合公司、四川长征医药集团、成都西南医疗器械集团、北京医药物资联合公司等一大批有影响的经济联合体。这些企业集团以生产、技术和经济为纽带联系在一起,提高了医药生产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并且带动了医药工商、商商、科工贸的横向联合。

年,全国七个计划单列市组建了中药贸联会,其后又发展为“大中城市中药贸联会”。

年12月,山东新华医药集团与鲁抗医药集团合并成立“新华鲁抗集团”。

年4月,华北制药跨省兼并了太原制药厂,两年后中断兼并。

医药企业逐步由联合走向兼并重组。从~年,先后有双鹤药业并购滨湖药业、牡丹江药业等12个企业,太太药业控股丽珠药业,清华博奥控股万东医疗,华立集团控股昆明制药,清华紫光控股湖南古汉,中国华源集团控股上海医药集团,同仁堂集团与香港和黄集团成立合资公司……

此后,各项鼓励医药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相继出台,医药企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到年,前家医药工业企业主营收入已占全行业25%以上。

7

笫一家股份公司诞生:行业加快股份制改造

年1月,我国医药行业第一家股份制企业---重庆中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这家由重庆桐君阁药厂、重庆中药材公司等14家中药工商企业组成的股份制公司,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拥有的股份百分比分别为67:28:5。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工经所原名誉所长蒋一苇对这家股份公司的评价是:“地球上第一个”中国特色的新型社会主义股份制企业组织。

年2月,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和十四大召开以后,医药行业股份制改革开始步入正轨,企业上市潮一浪比一浪高。

年6月,哈药集团完成股份制改造后在上交所上市,成为全国医药行业首家上市公司。

年2月,三生制药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成为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生物制药企业。两个月后,先声药业成功登陆美国证券市场,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化学生物制药公司。

年8月,歌礼制药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内地首只未盈利即获批的生物科技股……

据E药经理人统计,截至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全国共计有医药类上市公司家,其中在香港上市的医药企业已逾30家,在美国纽交所和纳斯达克先后上市的我国医药企业约百家。上市公司总市值逾9万亿元。目前我国医药上市公司数量已为各行业板块上市公司之最。年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中,上市公司数已占据六成以上,其产业贡献度举足轻重,己成为中国医药产业的脊梁。

8

第一个“中国药”问世: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奖

年9月,我国第一个自主发明,具有全新化学结构的新药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问世。其后,我国科研人员又在青蒿素类衍生物和本芴醇的基础上,研制开发出更胜一筹的复方蒿甲醚。复方蒿甲醚为使用传统抗疟药物失效后束手无策的医务人员增添了新武器,被国际医学界誉为抗药性疟疾的“克星”。

复方蒿甲醚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由中方与瑞士诺华公司合作开发,在全球复方类药物中拥有发明专利保护国别最多、专利覆盖面最大的药物之一。可以说,是我国真正走向世界的药品。

年,双氢青蒿素被卫生部评为"新中国十大卫生成就";年9月,青蒿素研究成果获拉斯克临床医学奖。

年10月,屠呦呦“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获得诺贝尔科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目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药”而受益。

年2月,屠呦呦获"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年4月,屠呦呦入选《时代周刊》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

年1月,屠呦呦被授予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9

第一位洋厂长到国企:催生本土人才成长

年6月,联邦德国原汽车制造专家格奥尔格.贝尔曼先生,受聘为武汉医疗器械厂厂长,成为中国医药行业引进的第一位在国有企业任职的“洋厂长”。

当时,贝尔曼先生是中国医药行业中除合资企业外,惟一权力大于书记的“一把手”,具有法人代表资格。此举不仅成为医药行业改革中最大新闻,在全国其他行业也引起不小震动。

“洋厂长”尽管昙花一现,但医药行业率先吃的这一口螃蟹,充分表明了改革开放中,国有企业对引进国外先进管理、先进技术、先进产品、先进人才的渴望。

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不仅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先进的技术、先进的产品,在中国医药企业扎根成长,先进的本土人才也纷纷走上了合资企业高管甚至总经理的岗位。如:辉瑞大中华区原总裁吴晓滨、总裁苗天祥,罗氏制药总经理周虹,费森尤斯卡比中国区前总裁刘洪泉、总裁丁伟波,华瑞制药总经理庄文雁,诺华中国前总裁李振福、现总裁张颖,诺华亚太、中东和非洲市场负责人尹旭东,吉利德中国区总经理罗永庆,BD医疗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经理邓建民,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囯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中国区总裁冯佶,中国大冢制药总经理高海春,第一三共(中国)前总裁包幼甫,武田中国总裁单国洪,安进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张文杰……一大批本土优秀人才已经成长为接轨国际医药行业的高端人才。

10

第一刀连斩李、白两犯:制售假劣药有法可鉴

年12月,轰动全国的“安国假人工牛黄案”主犯李全志被处以死刑。李犯是建国以来因制售假药被杀头的第一人。

时隔5年,河南上蔡县农民白武松将限制性剧毒药氯化琥珀胆碱注射液改头换面投向市场,造成三人死亡。年8月白武松被处决。

从年破获轰动全国的福建晋江假药案,到年底挖出广西玉林特大假药制售团伙;从李全志被定刑“投机倒把罪”,到白武松被判为“危险方法致人死亡罪”,均暴露当时法律对制售假药量刑和相关定罪的空白。

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惩治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对制售假劣药罪的量刑加重,提高了法定刑。

年3月,修订后的《刑法》中,增加了“制售假药罪”和“制售劣药罪”,并明确规定制售假药后果特别严重危害的,可判处死刑。

年4月,最高法、最高检制定了《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制售假药劣药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作了明确。

年5月,“两高”又专门出台《关于办理生产、销售假药、劣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生产销售假药罪的有关问题作了司法说明。

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刑法修正案(八)》,对生产销售假药罪从法律层面再次加重了判罚。

年11月,“两高”发布《关于办理危害药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上述司法条律的完善和施行,对依法打击危害药品安全犯罪发挥了重要作用。

11

第一家投足球俱乐部:药企勇于担社会责任

年12月12日,我国首家足球俱乐部,即东药企业集团足球俱乐部在沈阳成立。

该足球俱乐部是由辽宁省体院与东药集团投资创办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属于半职业化性质,总经理负责制,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其实早在年,东北制药总厂即出资与辽宁足球队实行联办。年,东药队夺取全国足球甲级队联赛冠军,年再夺全国足协杯金杯。此后两年连续在全国夺冠。

企业办体育为体育带来新活力。东药企业集团足球俱乐部成立后的第二年,东药队就获得亚洲俱乐部杯赛冠军。从年举办首届足协杯算起,东药队十年获得了十个冠军。正是有东药企业集团足球俱乐部这种示范效应,我国体育走半职业化、职业化的步伐更加快了。体育产业化也使企业参与办体育,特别是医药企业参与办足球的积极性大涨,如以“延边敖东”、“广州太阳神”、“广州白云山”、“吉林亚泰”、“广州医药”等命名的足球俱乐部红遍中国。除足球外,现在几乎每一个体育大项都能看到医药企业的身影。

而除了商业赞助,医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也正逐步成为企业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其核心竞争力的显著标志,从抗震救灾前线到服务基层医疗,药企始终是重要的社会责任履行者。

年9月,由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等8大行业协会共同发起,由复星医药、海正药业、石药集团、绿叶集团、浙江医药、科伦药业、珍宝岛药业等7家代表性企业作为发起单位,邀请专家学者制定的《中国医药企业社会责任实施指南》正式发布。

12

第一家药企停产罢工:药价管制终于被放开

年元月,全国最大的阿斯匹林生产厂山东新华制药厂因价格倒挂,决定停产阿斯匹林这种最常见的解热镇痛药。此举在全国医药行业引起巨大震动。据当时该厂领导介绍说,60年代阿斯匹林出厂价每公斤6.5元,相当于买4公斤猪肉的价钱,现在只相当于买1.5公斤猪肉的钱了!

一年前,中国医药工业公司总经理张思忠在报端公开撰文《按价值规律办事,放开药品价格》代表了当时行业的主流思潮。到年,我国最大的解热镇痛药生产基地山东新华制药终因价格倒挂严重,遭遇到建厂51年来首次亏损,亏损额达万元!

药价成了企业最敏感的神经。从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在全国实施了24次药品降价,每次平均降15%~20%,部分药品最高降幅达到60%左右。但是廉价救命药却轮番消失。老百姓很难得到实惠。

年5月5日,原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决定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由市场竞争形成药品实际交易价格。这意味着存在二十年的药品行政定价被市场定价取代,与此同时,医院药占比、医疗控费、两票制等医改大政策也在同步进行,药价改革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被裹挟着开始触及背后的管理体制。

《通知》同时强调药品价格形成机制要以药品采购机制为抓手,发挥医保控费作用,目前,这两项权利掌控在国家医保局手里,以药品集中采购为手段、以医保控费为标准,综合国家药价谈判等方式,正在形成新的药品定价机制。

13

第一个基因新药问世:重大新药创制结硕果

年,我国批准了第一个在我国生产的基因工程药物---重组人干扰素α1b,它标志着我国生产的基因工程药物实现了“零突破”。

重组人干扰素α1b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中国人基因克隆和表达的基因工程药物,是我国自主研制成功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工程一类新药。开此先河,中国本土的医药领域创新就此滥觞……

年,浙江贝达药业研发近十年的埃克替尼上市,这是中国第一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化学药,被誉为医药行业“两弹一星”成果。

年,深圳微芯药业开发的西达本胺上市,这是全球首个亚型选择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口服抑制剂。

同年,康弘药业推出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用于治疗AMD的一类生物新药康柏西普,这也是国家“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成果之一。

年,医院生物所和康希诺生物联合研发的重组埃博拉疫苗上市,这是我国独立研发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疫苗。

经过多年的积累,中国的制药企业正从原料药、低端制剂、高端制剂、metoo、mebetter、mebest一步步爬升。

早在年,我国启动了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专项实施10年来,仅中央财政就投入资金亿元,用于创新药物、大品种改造、平台建设、孵化基地、关键技术五个方面,吸引了余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参与,取得了显著成果。年以来,已有多个国产1类新药申报临床研究,4个国产1类新药获批上市,创造了历年最好水平。

14

第一次推行GMP遇扯皮:质量监管走向动态化

我国年施行的第一部《药品管理法》即明确规定,药品生产企业必须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

年,国家医药管理局成立了“推行GMP委员会”,在医药行业中开展“GMP达标”。年,卫生部则成立了“中国药品认证委员会”,开展“GMP认证”。企业对此左右为难,叫苦不迭。

年7月,国家药监局发文,重新复核原已认证、达标的企业,合格后统一颁发药品GMP证书。至此,我国医药行业开展的GMP认证工作开始走上正轨。

年8月,修订后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施行;

年3月,再次修订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施行。

客观地评价,这两次认证的开展,规范了药品生产,保证了药品质量的提升,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得到保证。同时,也促进了行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

时至今日,随着药监的进步,GMP认证工作也要更加进步。过去长期推行的认证“一锤定音”式认证,已不适应严格监管的要求,不利于企业对药品质量全周期的管控,取消一劳永逸的GMP认证已是大势所趋。

年3月,国家食药监总局有关官员就对媒体公开表示,“今后将取消GMP、GCP、GLP、GSP等,实行‘两证合一’,不再发认证证书。”当然,这项工作的落地,还得等正在修订的《药品管理法》从法律层面予以确立后施行。但是,我国药品监管向国际通行标准靠拢,施行更为科学的动态监管模式已经行动。

15

第一次实施中药保护:中药产业迎来大发展

年10月,国务院颁布《中药品种保护条例》,鼓励研制开发临床有效的中药品种,对质量稳定、疗效确切的中药品种实行分级保护。这是建国以来首次为提高中药品种质量,保护中药企业合法权益而制定的法规条律。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继承和发展中医药,是历年来各届领导十分重视并大力扶持的,因此也带来中药产业的飞速发展。据统计,在改革开放元年的年,我国中成药工业产值仅7亿元。“六五”时期到年,产值达23.6亿元。到0年末,中药工业实现总产值.62亿元。到年末,中药工业总产值已突破0亿元大关。十二五”时期,我国的中药工业总产值以20%的速度递增,到年,中药工业实现总产值达到亿元,占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近1/3,中药大健康产业更是突破1万亿,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医药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各项政策的大力支持。远的不说,近年来,我国相继发布《中医药发展规划纲要(-)》《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中医药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战略性产业。尤为可喜的是,中医药不仅受到国内广大群众的喜爱,也逐渐被国外患者所接受,并且在德国、澳大利亚和东南亚地区不少国家,有的中药品种和中医疗法,还被列入当地医疔保险范畴。

16

第一次专营试点失败:市场经济促商业放开

年7月,得到中央领导充分肯定的“药品专营”试点,各地先后歇息。轰轰烈烈开展的这次医药流通改革试点,历时七年后无疾而终。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面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医药市场混乱和“百业经药”局面,国家医药管理局就提出了探索流通体系改革新的思路。当年从提出“建立医药责任市场”到其后又提出的实行“药品专营”,其目的是保证药品供应,使其假劣药不能进入市场。

年4月,全国首个医药闭环式经营试点“药品专营试点”,在河南南阳开展。其后又移师内蒙古和其它省部分地区进行试点。

年8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提出了“药品能不能实行专卖”的询问。10月,时任副总理的朱镕基即明确批示“赞成药品专营”,并责成有关部门制定《药品专营条例》报国务院……

客观地评价,年10月党的十四大即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当时,在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同时,私营、个体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小型民营医药企业也有一定发展。在这个大背景下再搞一家独揽的“药品专营”,已不合时宜。

年3月,九州通在湖北正式创立,冲破了医药行业有关“民营不搞批发,县以下不办药厂”的不成文的禁条。以九州通为代表的一批民营流通批发企业的兴起,打破了国有流通企业“一统天下”的格局,推动了医药流通行业的变革。目前,民营和多种经济成分的医药流通企业已占据大半壁江山。随着开放大潮,中外合资、外商独资的医药流通企业,也开始试水中国市场。

17

第一牛“三株神话”吹破:保健品开始走向规范

年开始,三株实业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通过“小传单+纸媒+电视广播”地毯式的广告轰炸,将一个号称近乎包治百病的高科技生物制剂“三株口服液”铺向了全国市场。第一年销售就达到1亿元,问世仅三年更是实现了80亿元销售额的奇迹!销售人员更是达到15.7万人。

然而,年湖南常德一老人服用三株口服液后死亡事件被媒体曝光(后三株胜诉),给管理体系混乱的三株实业致命一击。拥有40多亿元资产的医药保健品“帝国”轰然倒塌。

在人们记忆中,已经模糊的、同时代的保健品还有太阳神、中华鳖精、红太阳壮骨粉、元气袋、延生护宝液、脑黄金、乌鸡精等,如今已所剩无几。

回顾近40年,在“神药”们逐渐被曝光甚至走下神坛的同时,也是中国保健品从诞生到迅速发展再到逐步规范的年代。

年10月,卫生部发布《中药保健药品的管理规定》,“药健字”制度从此开始施行;

年,国家药品监管局撤销了个中药保健品的批准文号;

年5月《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新标准颁布施行;

年1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明确规定所有“药健字”保健品一律不得在市场上流通;

5年7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制定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出台;

此外,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年《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的陆续出台实施,有力促进了中国保健食品产业的规范发展。

18

第一幅中文广告现纽约:中国药企走出国门

年5月1日,深圳三九药业把写有“”商标和“三九药业”四个中国字的大幅广告竖在了美国纽约曼哈顿最繁华、最具有商业标志意义的时代广场。

广告打出的第二天,美国《纽约时报》就报道说:“这是中国企业第一次在世界上广告密度最大、最有影响的商业区做中文广告。时代广场从此出现了一种新的广告语言——中文!”

其实,早在年6月,中国曾与美方就共同出资万美元,在旧金山兴建首家中药企业签约。年三九香港公司成立,随后德国、美国、俄罗斯、南非和东南亚地区也相继建立了三九药业公司。

年,桂林制药厂与澳大利亚星加化工公司在澳洲合资建厂,工厂从年3月投产仅两年多即收回投资。

年7月,华北制药厂买下原东德纽勃兰登堡地区的一家青霉素工厂,并一口气将所有设备拆卸装运回国。

近十多年来,国药集团先后在越南、马来西亚等地建立起海外实业基地,并在缅甸、医院和流动诊所。同时,集团研发生产的疫苗出口到印度、韩国、泰国、斯里兰卡等国。

年,人福医药投资3亿元在马里投建了西非的第一座现代化工厂。

年4月,药明生物宣布计划,未来五年内在爱尔兰敦多克市总投资3.25亿欧元。目前,我国不仅成为医药原料出口的第一大国,而且制剂也出口到包括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全世界个国家和地区。此外,在研发上,中国药企也越来越多地开始进行海外布局。

19

第一案“患者诉讼药厂”:药品不良反应再规范

年11月,患者胡爱苗一张状纸将上海黄海药厂告上法庭,索赔15万元。这是我国首例患者因药品不良反应状告药厂案。胡爱苗因面部神经痛,经医生处方卡马西平片,使用后皮疹症状加重,后多次就医院确诊:卡马西平引起重症多型红斑性药疹。胡爱苗在诉状中指控,造成这起人身伤害事件的直接原因是被告上海黄海制药厂擅自删除了卡马西平药品说明书有关“皮疹、荨麻疹、白细胞减少、细胞缺乏”等28项毒副作用的内容。黄海药厂最终败诉。此案让重视和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进入药企和监管部门视野。

年11月,我国出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新修订《药品管理法》中也明确“我国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0年10月,《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管理规定(暂行)》出台。

年3月,《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正式施行。

6年6月,几经修改的《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正式实施。这一新规定在药品名称、活性成分、警示语、不良反应等方面提出了更严格、更规范、更准确的要求。

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印发《关于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从0年至今,通过遍及全国建立的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分别发现含苯丙醇胺(PPA)药品、含马兜铃酸中药、乙双吗啉、苯甲醇、甘露聚糖肽、莲必治、穿琥宁、非甾体类抗炎药、匹多莫德以及中药注射剂等问题,并一一做出处理,维护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

20

第一家百店连锁问世:“一致药店热”波及全国

年初,深圳一致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成立,并首批推出25家“一致药店”。

“一致药店”连锁经营以“五个一致”和“三项承诺”为理念。“五个一致"包括,一致的品牌、一致的价格、一致的配送、一致的经营管理和一致的服务规范;而”三项承诺“则是:绝不出售假劣药品,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热情接待每一位顾客。在当时,这种先进的经营理念和崭新的服务面貌,很快赢得了广大顾客欢迎和社会舆论的







































专科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哈尔滨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yinhuac.com/gscp/2966.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