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公司简介
基本信息
成立情况
公司产品
公司园区
公司文化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新昌ldquo

2月2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截图

(记者谢国明、王慧敏、余建斌、顾春、张炜、刘诗瑶)

凭着“咬定实业”和“坚持创新”两件“法宝”,浙江山区小县新昌,完成了从“模仿制造”到“创新创造”的“凤凰涅槃”,创出了“小县大科技”的发展模式。由此,该县也一跃成为浙江县域经济发展的标兵、全国创新驱动的标兵。

“八山半水分半田。”土地资源的稀缺,使新昌较早便确立了工业立县的方针。如何让工业蓬勃发展?新昌县委县政府把服务企业当作工作重点,当好“店小二”,不当“管家婆”,千方百计在创业氛围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便利。

新昌可用的平地不多。但企业发展要地,政府从来不犹豫。“一会三公司”“政策指导服务团”“项目审批服务团”“金融信贷服务团”等“保驾措施”的推出,将帮扶企业这台活剧唱得有声有色。

在良好氛围的引导下,多年来,新昌的企业把心思全放在实业上。龙头企业“浙江医药”,20多年来没有投资过一笔房产。实践证明:新昌坚守实业的路径是正确的,新昌的企业但凡能从小规模发展到超百亿的,大都是专注于实业。

近年来,原材料价格上涨,面对粗放型生产方式制约产业提升这一问题,新昌力推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用创新来弥补资源不足的短板。

创新,首先要有人才。为了引进并留住人才,新昌每年安排万元以上资金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小小一个山区县,有科技孵化器、科技大市场、技术转化交易的科技成果网,企业还与多所高校院所建立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

如何留住人才,新昌也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青年科学家”“研产转化”等措施,让人才有了用武之地。全县43万人口,6万多是科技人员。人们这样评价新昌的用才之道:全国技术新昌用!

正是由于不断创新,多年来新昌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一直位居浙江省各县(市)前列。年新产品产值率50.89%,位列全省第一;科技投入综合评价位列全省第二。创新,让新昌低附加值产品走进了“档案室”,高新产品占领了高端市场;创新,也让新昌的产品从“模仿制造”升级为“新昌创造”。

伴随创新的,是一个个神话变成现实:年“新和成”还只是一家只有7名员工的小作坊。正是依靠科技创新,“新和成”打通了维生素E、维生素A等从原料到制剂的产业链全部环节,短短的10多年,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维生素生产企业。以四通换向阀为主导产品的“三花集团”,从成本领先走向技术领先,让最主要的竞争对手美国兰柯公司节节败退……

目前,新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了70%。近3年已有8家企业实现海外并购,并迅速进入全球产业链高端。

2月25日《人民日报》6版截图

论区位和资源,别说在全国,就是放在浙江绍兴,新昌县也绝无优势可言——这是个不折不扣的山区县,局促地蜷缩在天台、四明、会稽三支山脉的旮旯里,“八山半水分半田”,没有铁路、机场、水路……

不过,已连续多年,新昌均是浙江县域经济发展的标兵——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就有2家;上市公司7家。而在全国、甚至全球排得上名号的产品就更多了:汽车摩托车轮毂产量全球第一;空调四通换向阀产量全球第一;维生素E产量占全球的50%左右;倍捻机产量占全国的4/5……

是什么魔法让新昌的山沟沟里挺起了“大经济”?

政府找准定位:当好“店小二”,不当“管家婆”

春节,各级干部照例会到企业走访。不过,新昌的干部走访,绝不是简单的嘘寒问暖,每个干部都带有责任状——为企业现场解难。譬如,今年县委书记邵全卯到浙江捷昌线性驱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走访就必须面对这样几个问题:扩大生产需要的用地有没有得到批复?上次提到的几个技术难题是否攻克?新生产线用工是否已经到位?

捷昌的老总胡仁昌很感动:“我从外地到新昌创业,这地方来对了!现在我投资新项目,首选还是在新昌!”

如何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新昌对政府的定位是:当好“店小二”,不当“管家婆”。党委政府一直把服务企业当作工作重点。政府是主导,企业是主体,各做各自擅长的事情。

“起步时我们只有50万元。尽管怀揣着一项核心技术,但该怎样去发展,心里没数。科技局发现我们是个‘苗子企业’,就主动上门。人家一指导我们才明白,申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需要认证3年。没有他们帮助,高新技术企业称号起码晚3年!”浙江康立自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康平充满感激:“我们可以享受高新企业退税,这也是政府主动为我们办理的!”

“企业一旦跻身高新技术行列,我们会马上提醒他们去退税。”新昌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俞华锋说。仅此一项,新昌每年为企业免税3个多亿。

“在新昌,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是,互为‘参谋’。”新昌县科技局局长杨卓东举例说明:浙江万丰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上马机器人产业,一开始零部件都是自己做。政府建议,先攻破主要核心技术,零部件可以通过带动产业链来实现。远信印染机械有限公司原本只想搞个小作坊。政府帮助申报企业研究院以后,企业的重点定位到了研发上。事实证明,这种“互为参谋”,像催化剂一样加快了企业的发展。

这些年,鲜有中小企业不为融资难摇头。为帮助企业解困,新昌推出“一会三公司”——由政府出面将县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促进会、新昌县小康新农村建设有限公司、新昌县新农担保有限公司、新昌县小康物业有限公司组织起来。别小看这个平台,很多企业由此解了燃眉之急。

其实,何止一个“一会三公司”,在新昌还活跃着“政策指导服务团”“项目审批服务团”“金融信贷服务团”“问题协调服务团”……各团结合自身特点,将帮扶企业这台活剧唱得有声有色。

浙江中山胶囊有限公司便是“帮扶”的受惠者。随着业务拓展,企业亟须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闻知这一需求,新昌县电信部门马上组织技术人员为其量身定制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胶囊版,仅此一招,企业每月节约管理成本2万多元。

新昌对企业的服务做到了至纤至细。县政府每年至少5次到外地高校和科研院所搞大型科研和人才对接活动。去之前,县科技局都会把高校成果收集来做成清单发给企业,把企业的需求清单发到高校。

“政府对企业的态度一直是‘放水养鱼’,而不是‘杀鸡取卵’。转型升级过程中企业遇到困难,我们想方设法让它活下来。只有企业活好了,才能更好地回馈社会。新昌的企业大多数把总部、销售结算、科研基地放在当地,这对当地经济的促进自不待言。”新昌县县长李宁说。

企业埋头发展:咬紧实业不放松

新昌城区地形狭长,横向不到1公里,周边是山,可用的平地不多。但企业发展用地,政府从来不犹豫。前些年许多地方致力于“土地财政”,而新昌却从不鼓励企业竞拍土地。城区价值7亿多元的商住土地建成了亩科创核心区;现在开发区还有三块黄金地块,明明可以改成效益可观的三产用地,但县里的意见很一致:必须留给企业。

近年来,尽管新昌的“土地财政”比许多地方都少,但制造业却枝繁叶茂。

在良好氛围的引导下,多年来,新昌的企业把心思全放在实业上。龙头企业“浙江医药”,20多年来没有投资过一笔房地产,利润全部来自主产业,还获得了浙江科技创新能力百强企业第一位。“前几年房产火爆时,一度有些心猿意马的企业家,但一旦和伙伴们一聊,立即被创业氛围拉了回来。”万丰奥特控股集团董事长陈爱莲由衷地说。

“以前,外面的人觉得新昌的企业守着实业落伍了,有钱不知道投资房地产,却把钱变成机器、厂房。嘲笑新昌人傻!可等到喧嚣过后,大家一看,这些傻子有傻福啊,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都不错,创新也不错,这才发现原来我们走的才是正路。”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厂长、教授级高工邵斌说得很实在。

“既要捡西瓜,也要捡芝麻。芝麻做好了也厉害。一个产品每年进步2%、3%,看上去是很小的一笔,但是5年、10年累积下来,竞争力越来越强,规模越来越大,人员做得越来越有劲,差距就拉开了。”京新制药的总经理王能能表达了同样的看法。

“新昌的企业,但凡能从小规模发展到超百亿的,大都是专注于实业。说一千道一万,一个山区县能有今天的发展,关键的一条就是:无论何时,实业不丢。”邵全卯的话里透着自豪。

全县上下联动:全国技术新昌用

近年来,原材料价格上涨、粗放型生产方式制约产业提升等问题,一度压得新昌人直皱眉头。怎样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

“新昌,因创新而新,因改革而昌。”新昌街头这条标语恰切地诠释了新昌“转型”的缘由。当地这几年新盖的大楼最好的都是企业的研究院;收入最高的也是科技人员;每年新昌科技投入占到全县财政的10%,且比例年年提升。这一切,都以立法的形式写进了县政府的文件里。

新昌多年来有个传统:县委书记担任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的组长。这意味着坚持创新的思路不会因为主要领导换而换,而是一届接着一届干。

创新,首先要有人才。新昌这个小县城,连四线城市都谈不上,考出“农门”的人不少,愿来小城落户的人却不多。浙大的硕士,阿里巴巴开15万年薪,新昌企业开30万,学生最终还是选择了杭州。“我以前招过几个大学生,到了新昌客运中心下了车,他们到马路边一看,是这么个乡下地方,又跑回车站。”邵全卯说。

为了引进并留住人才,新昌想尽了办法。“天姥英才”计划便是其中一项:政府每年安排万元以上资金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凡企业建了院士工作站的,政府就支持50万元;博士后工作站的,支持30万元。编制、户口和房价上都给倾斜和优惠。小小一个山区县,有科技孵化器、科技大市场、技术转化交易的科技成果网,企业与多所高校院所建立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

万丰奥特控股集团研究院院长李宇来自上海一家跨国车企,他来新昌看中的就是新昌的这种氛围:“外企有玻璃天花板限制;国企的领导考虑政绩和升迁,看事情的眼光可能最多10年。而新昌的许多民营企业会看到年、甚至更远。我来万丰,老板开宗明义告诉我,咱要的是顶尖技术,10年不考虑赚钱。”

引得来,还得留得住。这就要让科技人员看到上升的空间。浙江医药去年推出了企业内部“青年科学家”和“院士制度”,公司的“院士”享受集团副总裁的待遇,“青年科学家”每个月加块钱,妻子可以带薪养孩子。万丰的技术级别细到有22级,让技术人员每年都能升职。“新和成”有股权激励,也有短期奖励,最高奖给科技人员万元。

新昌企业对人才的培养已经凝练成了特色的企业文化。“新和成”有“老师文化”:老员工会毫无保留教会新人,不会留一手。浙江医药有“研产转化”文化:企业研究院的课题组组长做完项目,自己去当车间主任,几年以后产品做出来后又可以回来搞研发……

人才有了用武之地,便把自己的根深深植进新昌这块“沃土”:全县43万人口,6万多是技术人才;一个山区小县,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5家,省级44家。年,万丰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被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等部门联合授予“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成就奖”,获这样殊荣的,浙江全省仅有2家。

人们这样评价新昌的用才之道:全国技术新昌用!

创新兴新昌:企业攀向产业链高端

正是由于不断创新,5年来,新昌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多项,获市级以上科学技术奖5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组织申报专利件,其中发明专利件,发明专利申请量居浙江省各县(市)前列。

创新带来的,绝不只是这些纸上的数字。“产品是畅销还是滞销,关键在质量。技术同质化导致的产品同质化,以至于产能过剩。供给侧结构改革,就是要向中高端发展。一点一点研发,一点一点创新,累积起来高度会越来越高,竞争力会越来越强。”新昌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柏剡这样认为。

的确,创新,让新昌低附加值产品走进了“档案室”,高新产品占领了高端市场;创新,让新昌的“点状经济”变成了“块状经济”;创新,也让新昌的产品从“模仿制造”升级为“新昌创造”:万丰奥特控股集团成为全世界汽车轮毂和摩托车轮毂的标准制定者,让国际高端OEM客户纷纷汇集到自己的麾下;浙江远信印染机械有限公司做中高档印染机器,自己研发的新型自动过滤网,全球首创,一张网就值30万;从新昌孵化器出来的捷昌驱动,把普通办公桌安上电子驱动系统,卖给美国谷歌公司的价格是两万元一台还供不应求……

伴随创新的,是一个个神话变成现实:年,“呱呱坠地”的“新和成”还只是一家只有7名员工的小作坊。正是依靠科技创新,“新和成”打通了维生素E、维生素A等从原料到制剂的产业链的全部环节,短短的10多年,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维生素生产企业。以四通换向阀为主导产品的三花集团,从成本领先走向技术领先,让最主要的竞争对手美国兰柯公司节节败退,上演了从10年前欲收购三花公司到10年后被三花公司收购的“戏剧性”逆袭的一幕……

目前,新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了70%。有了这样的业绩,新昌荣获“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了。不过,新昌人并不满足,他们提出的口号是:“争第一,首先要创唯一!”

2月25日《人民日报》6版截图

一个既没有区位优势、又缺乏资源禀赋的山区小县,能在经济发达的浙江成为全国创新驱动的标兵,新昌的经验令人赞叹!

就表象看,是“创新”让新昌完成从“模仿制造”到“创新创造”的嬗变。但究其背后的动因,这种嬗变,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与新昌县委、县政府厘得清权力边界有关:当好“店小二”,不当“管家婆”。正是因为新昌一届接一届班子始终把为企业服务作为工作重点,精心呵护,精心浇灌,才为新昌企业的发展营造出了一方令人歆羡的“沃土”。

而政府能厘清权力边界,又与干部坚持正确的政绩观有着直接关系。为政一方,都想出点政绩。如果只为眼前利益考虑,就会什么见效快来什么,也就不会摒弃“土地财政”默默耕耘。可持续发展,需要一种“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精神。无私才有真出路。

新昌兴旺,也与企业家们坚守实体经济的信念分不开。不管风吹雨打,始终咬紧实体不动摇。

这些年,确实有不少地方,不再倾心做“实体”,而是什么来钱“炒”什么。实事求是地讲,企业家们目光摇摆,有个人原因,也有客观原因:随着传统制造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拓展空间越来越窄,而原材料、劳动力成本又在不断上涨,企业利润越来越薄……

但大家不知想过没有:当越来越多的投资离开实体经济而转向投机,必然导致资本的风险与泡沫不断积聚。一旦泡沫破裂,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强国,必须靠实体经济支撑。作为一个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要想雄起于世界民族之林,实体经济须臾不能放松。历史的经验一次次告诉我们:仅凭虚拟经济发展起来的国家,可能是富国,但决不会是强国。放弃了实体经济,实质上就是放弃了国计民生的根基。

新昌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咬紧实体经济,就会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好路子。坚守实体经济不是在产业链的低端徘徊。面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自身竞争优势弱化的双重压力,有效的办法就是依靠科技坚定不移地加快创新。

新昌的经验还告诉我们:有了政府营造的良好的发展氛围,有了企业坚守实体经济的信念,也就会衍生出想尽办法吸引人才、千方百计留住人才的种种举措。而有了人才,创新也就应运而生。

新昌的模式,具有示范性和可复制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冠以“新昌现象”并不为过!

中西部地区,区位或资源禀赋胜过新昌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如果大家能把新昌的经验学到手,就可能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富民强县壮企业的阳光大道。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程哲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怎样能治好白癜风
哪家医院能够治好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yinhuac.com/gscp/4728.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