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4日,长三角药物高等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以线上会议方式,分别与合作高校伙伴江西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沈阳药科大学举行年度工作交流会,“长江两岸、华夏五地”的合作伙伴共商新年发展大计。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李佳、江西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朱卫丰、安徽中医药大学校长彭代银、副校长戴敏、沈阳药科大学校长程卯生、副校长宋少江、长三角药物高等研究院院长高召兵、常务副院长张继稳、副院长何敏、海门临江新区党工委书记徐骏、长三角药学高等工程学院院长赵强及各高校研究生院、药学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会议由南通市海门区副区长张继稳主持。
本次会议上,高召兵院长全面总结了长三角药物高等研究院年工作,重点总结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特色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年是我们深刻领会习主席视察南通的讲话精神,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引领长江经济带绿色科技发展的一年。身处南通海门,长三角药物高等研究院靠江、靠海、靠上海,贯彻创新引领科技发展理念,积极策应全市沿江科创带建设,提升临江新区对科创资源的集聚能力,推进重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营造最优创新生态,打造创新药物与生物科技的创新策源地,在沿江创新转型发展中探索科技创新、产教融合新模式。长三角药物高等研究院坚定方向、开足马力、开拓进取,紧紧围绕“五个一”目标的建设布局,在研发型企业孵化基地、产业化服务平台、药学高等工程学院、初创企业高峰论坛等主要工作上取得成效。
长三角药物高等研究院会议现场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李佳所长、江西中医药大学朱卫丰副校长、安徽中医药大学彭代银校长、戴敏副校长、沈阳药科大学程卯生校长、宋少江副校长、南通市海门区政协副主席/临江新区党工委书记徐骏分别在会议上致辞。李佳所长代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长三角药物高等研究院,对江西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和沈阳药科大学一直以来在长三角药物高等研究院发展过程中给予的信任和支持表示感谢,并希望年进一步深化与各兄弟院校在研究生教育培养、科研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的合作,积极推动政产学研资融合创新发展。
安徽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的校领导对长三角药物高等研究院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面的超前探索,对人才培养紧贴产业需求、服务企业创新需求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给予了高度的肯定。长三角药物高等研究院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相结合,贯彻产教融合的基地培养模式,策应教育部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工作重点,是对传统培养方案的突破,必将会推进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推动乃至引领长江经济带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发展。
会议指出,长三角药物高等研究院的创新发展模式契合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要求,同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创新示范也是国家教育部当前重点推进的工作之一,长高院编织了一张科技人才融合创新的合作之网,打造长江生态创新走廊正当其时。江西中医药大学朱卫丰副校长认为,长三角药物高等研究院下一步应当瞄准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示范点,站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高起点,围绕创新能力、创业能力配备一流课程和培养方案,努力做好专硕培养教学案例;安徽中医药大学彭代银校长、戴敏副校长表示,长三角药物高等研究院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起点高,希望联合打造国家级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目标成为国家级典范;沈阳药科大学程卯生校长对长高院的发展寄予厚望,表示在前期合作的基础上计划加大联合培养规模,在海门积极申报建设药学硕士示范基地,助力长三角药物高等研究院践行产教融合的办学理念。合作高校的研究生院、药学院领导就完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加强中药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在学分互认基础上互相开放授课、共享课程资源、校企双导师机制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沟通和探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生处处长/长三角药物高等研究院副院长何敏、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务委员/长三角药学高等工程学院院长赵强与合作各方研讨了下阶段进一步做好长高院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计划。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本次会议正值立春时节,与会领导们对新的一年长三角药物高等研究院的精心布局和高质量发展充满期待。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南通市海门区政府的推动下,在各兄弟高校的鼎力支持下,长江两岸五地合力,汇聚海门,长三角药物高等研究院、长三角药学高等工程学院必将带着“春生”的朝气,奋进开拓,勇立潮头,开创长三角经济带协同创新新局面。
供稿:陈洁利、袁卫卫审核:张继稳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