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龙头企业为牵引
带动产业集聚谋发展
疫情提升了全民健康意识,也催生出大健康产业新一轮大发展的市场机遇。截至目前,滨海新区已引进培育各类生物医药相关企业家,其中规上企业27家,包括浙江医药、浙江震元、振德医疗、歌礼制药、德琪医药等一批行业领先企业,构建了以化学原料药和器械制造为基础、生物医药和创新化学药研发生产为重点、中药和流通服务为协同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今年,位于滨海新区的歌礼药业(浙江)有限公司荣获中国化学制药行业创新药特设奖。据了解,作为一家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生物科技企业,歌礼药业于年落户滨海新区。“目前,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已有两个1类丙肝新药获批,目前还有多款抗病毒和肝病治疗领域的药品正在研发中。”歌礼药业总部企业事务部有关负责人欣喜于滨海新区产业规划带来的集聚效应,“正是这里浓厚的生物医药营商氛围,才能触发企业快速拥抱变化的按键。”事实上,滨海新区的政策并非只为形成规模的“大树”来浇水,而是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所需给予扶持。比如,在今年举行的绍兴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绍兴海科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正式入驻绍兴越城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综合体。“亩均纳税力度达到一定程度可以免房租;CE证书拿到之后,可以奖励50万元;拥有一张国内注册证,可以奖励50-万元。”该公司总经理赵黎明坦言,对于初创企业来说,这样的扶持力度是比较大的,企业未来的发展无疑会“轻松”许多。为有效解决企业普遍存在的资金问题,今年以来,滨海新区的一根“基金杠杆”撬动了新的发展机遇。据滨海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新区已组建起生物医药亿元产业发展专项母基金,并设立了国科生物医药股权投资基金,为企业发展带来“阳光雨露”。2从愿景到行动
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
前不久出台的《绍兴滨海新区发展规划》提出,到年,滨海新区将力争建成全省标志性的“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在基因工程药物、疫苗、高端化学制剂、诊断试剂等方面培育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品,生物医药总产值将达到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就在首届生命健康产业峰会当天,绍兴生物医药“万亩千亿”新产业联盟正式成立。“产业规模集聚与联盟这一创新模式是相辅相成的。”在绍兴市越城区委常委、绍兴滨海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郑华看来,医药上下游企业之间协同、合作,符合企业对自身成长的需求,也能助推当地打造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形成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产业生态。除了刚刚成立的产业联盟外,滨海新区围绕产业生态营造及项目全生命周期需求,融合知名医药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成果转化平台等多方资源,推动产业互补与协作,着力在多方向构建产业链条。中国(绍兴)首届生命健康产业峰会上,8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项目总投资约亿元。比如,国科控股作为中科院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平台,已经与绍兴市政府开展了包括生命健康产业在内的一系列合作,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三链联动。“淘科技成果的宝,服务地方经济。”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勇说,半年时间里,中国科医院绍兴院区、国科离子公司“直线质子医疗系统及肿瘤诊疗一体化中心项目”落地协议签署,国科生命健康创新园项目快速推进,“绍兴滨海新区高端生物医药‘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前景可期”。“以生物医药‘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为契机,着力推进构建产业新体系、新平台、新生态和新融合。”滨海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滨海新区将继续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资金链的协同联动,以生物技术药物、高端化药试剂、先进医疗器械、医药生产性服务为四大重点产业,积极成为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竞争力强、国际知名的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来源:杭州日报杭州都市圈“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