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资金动向(8月23日-27日)
本周北上资金净流入A股62.03亿元,其中沪股通净流入36.79亿元,深股通净流入25.24亿元。本周北上资金买入金额最多的标的为隆基股份,一周净买入37.08亿元。迈瑞医疗获净买入27.89亿元,中国铝业(5.2,0.11,2.16%)获净买入11.66亿元。招商银行、比亚迪、中信证券等也获港资加仓。
集采对医药行业影响
在国家集采推进三年以来,从药品集采到高值耗材、医疗器械集采,医疗行业集采已成大势所趋,不断“挤水分”的态势下,国内大型医药企业也承受着不小的压力。有行业人士表示,国家集采大势所趋,这对医药行业的冲击毋庸置疑,躺在仿制药红利上睡觉的时代已然离去,寻找新的赛道提前布局创新药市场已成为医药企业突围之路。
亚太汇金投研部认为长期来看,在医保控费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大环境下,仿制药将增长乏力,但是注重创新并取得创新成果的企业将会获得好的增长空间。
如受国家集采影响,传统仿制药销量出现下滑,但头部药企通过增量来解决毛利下降影响。恒瑞医药在中报中表示,年11月开始执行的第三批集采涉及的6个药品,报告期内销售收入环比下滑57%。但值得注意的是,创新药销售同比增长43.8%,占整体销售收入比重的39%。华东医药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3.11%,净利润同比降24.89%,增收不增利。其核心子公司中美华东实现营收54.24亿元,同比下降10.85%;实现净利润11.92亿元,同比下降13.49%,营收净利双降。年起,在集采和医保降价背景下,贡献主要业绩的阿卡波糖集采失标、医保降价以及百令胶囊降价是业绩下滑的最主要原因。丽珠集团21年中报显示21H1毛利率为65.92%,同比基本持平,其中化学试剂板块同比提升2.97pct至79.56%、中药制剂73.78%微幅提升、原料药板块为30.80%(-3.92pct),原料药受到集采影响,但该公司21H1原料药板块收入14.62亿元(+19.17%)、其中Q2收入6.87亿元(+12.68%),主要是随着海外市场注册的完成,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达托霉素等高端抗生素产品海外市场增长强劲,基本抵消了集采影响。复兴医药则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8亿元,同比+22.33%;利润12.57亿元(不含BioNTech股票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增长12.74%。部分重点产品如汉利康(利妥昔单抗):收入7.24亿元,同比增长.21%;复兴医药通过增量和新品来减少带量采购带来的影响。药明康德半年报显示各大业务板块实现同比增长,其中,中国区实验室服务营收同比增长了45.2%;CDMO服务营收同比增长了66.5%;临床研究及其他CRO服务营收同比增长56.5%。年,药明康德通过“A+H”二级市场,分别募资64.66亿元、72.9亿港元,用于旗下小分子CDMO项目的累计总投资超70亿元。
医药行业集采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面对新的发展趋势,医药行业不断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加大核心品种研发力度,意义重大。再如复星医药,其目前新上市品种的收入比重约17.3%,公司表示将努力争取提升创新品种的收入占比,未来这个比重还会持续攀升。
另外,根据药企近期发布的半年业绩报告显示,截至目前已有28家创新药上市公司发布半年报,其中21家创新药公司上半年加大了研发投入,而部分加大研发投入的企业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贝达药业、复旦张江表示,由于创新药产品的放量,上半年净利增长超过40%。据了解,随着医改的不断推进以及在创新驱动下,创新药公司研发支出普遍增长。据悉上述所说的28家药企上半年研发支出合计达到.84亿元。其中,百济神州研发支出高达43.72亿元,恒瑞医药25.81亿元,石药集团、复星医药、信达生物研发支出超过10亿元。如复兴医药H1公司研发投入共计19.54亿元,同比增长15.69%,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1.53%;其中,研发费用15.62亿元,同比增加3.58亿元、增长29.73%,研发费用率9.21%。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许可引进、深度孵化的方式,公司围绕肿瘤及免疫调节、四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症)及并发症、中枢神经系统等重点疾病领域已搭建和形成小分子创新药、抗体药物、细胞治疗技术平台,并积极探索RNA、溶瘤病毒、基因治疗、靶向蛋白降解等前沿技术领域,提升创新能力。截至H1公司研发人员已近2,人,主要在研创新药、仿制药、生物类似药及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项目共项。丽珠集团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达5.45亿元,同比增长55.87%。重组人绒促性素获批上市,预计下半年开始贡献收入;IL-6R单抗正在进行上市申报;曲普瑞林微球(1个月缓释)待提交注册申请;亮丙瑞林微球(3个月缓释)已完成III期临床遗传办备案;阿立哌唑微球(1个月缓释)已完成Ⅰ期临床单次给药试验。另外,公司上半年大力推进新型冠状病毒融合蛋白疫苗(V-01)的研发,目前V-01已完成临床I/II期研究中期报告,安全性及免疫原性数据优秀,正在准备启动全球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
亚太汇金投研部认为在新的采购模式下,药企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应当通过恰当的战略布局和产品管线,高效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供应链体系,以及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方式等,进而获取市场认可并盈利。
通过医药行业半年报显示,在创新大潮的推动下,国内很多企业正在不断加大核心品种的研发力度。很多企业便透露了核心品种的研发进展,并表示部分品种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如浙江医药表示核心品种ARX进展顺利,8月已启动用于胃癌和胃食管连接部腺癌治疗的II/III期临床试验患者入组,治疗乳腺癌的II/III期临床试验正在按计划入组病例,ARX有成为重磅品种的潜力,据券商研报预计,ARX销售峰值有望达到28亿元。另外,信立泰也表示,其S片和恩那司他片也有成为重磅品种的潜力。
对于创新药企业未来如何发展,有分析人士建言,创新药企想要走出一条稳健的发展路径,纯靠“买买买”的模式无法获得成功。与此同时,仅仅注重在企业内部自主创新闭门造车,不与外部进行合作取长补短也不可取。药企要想成功,须依靠“自主研发+license-in”双轮驱动的模式,这也可以成为许多中国创新药企值得选择的道路。
各位朋友请加入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