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医药大学
截至年2月,学校有滨文校区和富春校区,占地面积余亩;设有20个二级学院(教学单位),3医院,2医院,开设本科专业34个;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0个专业学位点;有教职工余人,全日制在校生余人(其中硕博士研究生余人、学历留学生余人)。
截至年2月,学校获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5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4项。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CCMP》《浙江临床医学》3种学术期刊。
温州医科大学
截至年3月,学校有3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亩,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万册、电子文献99万册;设有19个二级学院(部),5医院,29医院/医院,开设30个本科招生专业;拥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教职员工及医护人员0余人(医院),专任教师人;在校本专科生人(全日制,不含独立学院——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研究生人(含博士研究生人),学历教育留学生人。
截至年3月,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余项,其中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重点项目6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余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5项,中国药学会科技奖一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重大贡献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7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二等奖各1项、三等奖2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项。
浙江中医药大学和温州医科大学,二者在我国医学教育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前者以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中西医结合为己任,后者则以培养高水平医学人才、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为目标。二者各自优势互补,共同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作出贡献。然而,在学术竞争激烈的背景下,究竟谁更强成为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