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公司简介
基本信息
成立情况
公司产品
公司园区
公司文化

药企二代接棒药途,能否续写传奇

转自:一度医药

药企二代密集登场

近年来,药企领域正经历着一场深刻变革,高管人事变动频繁,其中,“药二代”接班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现象。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生物医药行业高管离职人数急剧攀升,已跃居各行业之首,总数超过人。这一现象背后,是药企在股权结构、经营策略以及政策环境等多重因素驱动下的求变之举。

据中新健康不完全统计,仅9月以来,就至少有18家上市药企发布了高管变动信息。石药集团旗下子公司石药创新制药,董事长潘卫东、董事杨栋在离届满期尚有一年半左右时,主动提前请辞;国药控股、华润三九等央企药企也纷纷进行高层调整。这些变动涉及研发、市场、管理等多个关键领域,反映出药企为适应行业变革、突破发展瓶颈所做的努力。

那些站在台前的“药二代”们

蒲绯:跨界学霸能否赋能乐普医疗?

蒲绯,作为乐普医疗董事长蒲忠杰的女儿,年出生的她拥有令人瞩目的履历。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手握材料工程及管理金融双学位,还在哈佛大学拿下应用物理硕士学位,目前更是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香港大学攻读工商管理博士学位。她的职业生涯同样精彩,曾在瑞士信贷银行中国香港投资银行担任实习分析师,在3M美国明尼苏达矿务及制造业公司担任材料研发工程师,还参与创立了宁波未来动力教育有限公司。自年加入乐普医疗后,她在国际贸易部经理、国际事业部总监、董事等多个岗位上积累了丰富经验。

然而,她接手的乐普医疗面临着诸多困境。受集采政策影响,公司主营的冠脉金属支架、冠脉药物球囊、阿托伐他汀钙片等产品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以药物球囊为例,集采后价格降幅近四成,冠脉支架更是降价近九成,导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自年起持续下滑。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21.33%,归母净利下滑27.48%,市值较巅峰期蒸发超四分之三。此外,公司在年上半年还因募集资金使用和信息披露问题受到处罚,暴露出内控管理的不足。

蒲绯的跨界知识背景和国际化视野能否为乐普医疗注入新的活力?她能否在研发创新、市场拓展以及内部管理上实现突破,带领乐普医疗走出困境,众多投资者正拭目以待。

蒋凌峰:内部成长的新舵手

智飞生物实控人蒋仁生之子蒋凌峰,出生于年,自年起便投身智飞生物,伴随公司一路成长。他先后在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北京智飞绿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担任副总经理,深度参与公司核心业务运作,见证并助力智飞生物从创立到壮大,特别是在年公司获得默沙东HPV疫苗独家代理权后,迎来业绩高速发展期。

如今,蒋凌峰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小觑。年上半年,智飞生物营收净利双双下滑,实现营收.58亿元,同比下降25.31%,净利润为22.34亿元,同比下降47.55%,这是公司自年以来的首次营收下滑,净利润降幅更是创下新高。代理产品HPV疫苗面临本土企业竞争,市场份额受冲击,自主产品营收多年来未见明显起色,在公司总营收中占比过低。

站在新起点,蒋凌峰肩负重任。他过往积累的经验和对公司的深度了解是优势,但如何调整战略布局,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开拓新的市场增长点,实现从执行者到领导者的转变,是他亟待解决的问题。

池骋:转型关键期的接棒者

池骋,东亚药业创始人池正明之子,自年起进入公司,从基层逐步成长。他历任监事、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等职,年担任总经理,在今年正式接任董事长一职,此时的东亚药业正处于业务转型关键节点。

东亚药业主要从事化学原料药、医药中间体研发生产销售,近年来业绩起伏不定。上市首年即年遭遇滑坡,年虽有回升,但年上半年营收、归母净利润再度双双下滑,分别同比减少3.85%和40.54%。公司解释业绩下滑主因是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的增加,这两项费用在年预计仍将维持增长趋势。

公司制定了“以原料药为中心,往前伸,向后延”的中长期战略,向“原料药+制剂”一体化转型。池骋接过的不仅是管理大权,更是推动转型落地的重任。制剂工厂建设、制剂批件获批流程复杂,如何在控制成本的同时确保转型顺利推进,实现业绩回升,考验着这位年轻掌门人的智慧与能力。

通化东宝:李佳鸿的突围之战

通化东宝的发展历程,是一部中国胰岛素产业的奋斗史。创始人李一奎从北京大学生物制药专业毕业后,扎根通化,历经波折创立通化东宝。年,公司研制出我国首款重组人胰岛素“甘舒霖”,打破国外垄断。此后,凭借强大的研发与商业化能力,通化东宝在二代胰岛素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胰岛素集采常态化,行业格局骤变。年上半年,通化东宝预计亏损2.24亿元,上年同期盈利4.85亿元,主要因胰岛素集采续表致价格下滑。同期,劲敌甘李药业预盈超2.9亿元,同比增长超.17%,二者业绩分化明显。

在这一关键时期,二代李佳鸿于年加入东宝实业集团,历经多岗位历练后,年3月出任通化东宝董事长。面对挑战,他加速产品布局,5月公司拟增资进军生长激素+医美赛道;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新一代胰岛素产品及GLP-1RA等在研药物稳步推进。但在竞争白热化的降糖药市场,通化东宝与国际药企、国内新兴力量相比,在研发速度、市场份额争夺上仍面临巨大压力,李佳鸿能否带领公司突围,尚待市场检验。

再把目光投向振东制药,4月22日晚间,公司披露董事长李安平离职,90后企二代李昆接棒。振东制药主营业务多元,涉及肿瘤、皮科、消化、泌尿、心脑等仿制药、创新药研发生产销售,以及中药材全产业链。但近年业绩波动明显,年营收下滑,净利润亏损;年一季度虽扭亏为盈,却主要得益于资产处置收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仍为负。

李昆此前已在公司身经百战,曾任电商总经理、营销总经理、副总裁等职。如今执掌帅印,面对医保控费、集采、中药材价格波动、研发投入加大等诸多挑战,他肩负重任,需要利用自身对市场敏锐的洞察力,调整经营策略,带领振东制药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还有浙江医药,“创二代”李男行已全面接棒。浙江医药在生命营养品、医药制造领域成绩斐然,是维生素、抗生素行业龙头。李男行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又赴美深造,年起在公司担任要职,历经多岗位锤炼。今年前三季度公司业绩亮眼,受益于维生素涨价及产销量攀升,归母净利润同比暴增1.8倍。李男行接班后,站在高起点,有望凭借前沿理念,在研发创新上加大投入,拓展产品矩阵,提升国际竞争力,续写百亿药企辉煌。

面临的“成长烦恼”

(一)政策高压

当前,医药行业正处于政策深度调整期,集采、医保控费等政策如同一股强大的洪流,冲击着企业原有的发展航道。集采政策之下,药品、医疗器械价格大幅“跳水”,企业利润空间被急剧压缩。以乐普医疗为例,其核心产品冠脉支架在集采中价格降幅超90%,从曾经的万元高价骤降至千元以内,尽管销量有所保障,但利润的锐减让企业一度陷入困境,研发投入、市场拓展资金捉襟见肘。医保控费更是让企业在产品定价、市场布局上小心翼翼,既要考虑成本回收,又要契合医保报销标准,稍有不慎,产品便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失势,失去医保报销这一关键“通行证”,市场份额瞬间岌岌可危。

(二)市场“变脸”

市场的风云变幻从不留情,二代们接手之际,面临的是愈发激烈的竞争与瞬息万变的需求。一方面,同行竞争白热化,国内外药企、医疗器械企业在各个细分领域短兵相接,为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拼尽全力。在疫苗市场,曾经智飞生物凭借HPV疫苗独占鳌头,可随着国产竞品陆续获批上市,市场迅速被瓜分,价格战、技术战、渠道战一触即发,企业必须不断推陈出新、优化营销策略才能稳住脚跟。另一方面,消费者需求日益多元复杂,从追求基本疗效向注重个性化、便捷化、智能化转变,若企业不能敏锐捕捉这些变化,及时迭代产品、升级服务,很容易被市场遗忘,淹没在时代浪潮之中。

(三)信任磨合

二代接棒,如何与企业中的“老臣”们携手共进,是一道棘手难题。这些老臣伴随企业一路成长,经验丰富、根基深厚,对企业有着深厚情感与忠诚,但新老交替时,观念差异、管理分歧难免显现。二代带着新思维、新技术、新战略入局,试图破旧立新,而老臣们习惯旧有模式,担忧变革风险,二者磨合艰难。若处理不当,易引发内部矛盾,团队凝聚力瓦解,企业运营受阻。成功的磨合需要二代展现谦逊包容,尊重前辈经验,老臣们也需敞开心扉接纳变革,双方在碰撞中寻得共识,才能让企业平稳过渡,焕新前行。

破局“新武器”

(一)创新驱动

面对行业困境,创新成为二代们手中的“利剑”。在研发投入上,他们展现出比父辈更大的决心与魄力。恒瑞医药的孙飘扬之子孙远,海外深造归来后,深度参与公司创新药研发战略制定,推动公司持续加大研发资金占比,近三年研发投入均超50亿元,全力攻坚肿瘤、免疫等前沿靶点药物,多款创新药进入临床后期,有望打破国外药企专利垄断,开辟新的市场空间。同时,数字化转型浪潮下,年轻一代更是引领者。复星医药二代徐晓亮推动企业打造智慧医药生态,引入AI辅助药物设计、大数据精准医疗等技术,优化研发流程、提升诊断精准度,加速企业迈向智能化,不仅降低研发成本、缩短周期,更以前沿科技赋能产品,贴合市场对高效、智能医疗的需求,让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国际拓展

凭借国际化视野,二代们积极推动企业海外布局。百济神州的欧雷强与二代团队紧密协作,开启全球“狩猎”模式,在美国、欧洲等地设立研发中心,广纳国际顶尖人才,深入了解当地法规、市场需求,多款产品同步开展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泽布替尼更是成为首个获批美国FDA的中国本土抗癌药,成功打入欧美主流市场,打破国际药企对高端抗癌药的垄断,实现从本土药企向国际药企的华丽转身;绿叶制药的刘殿波之女刘荔,接手国际业务后,加速推进创新制剂海外授权合作,利用国际药企成熟销售渠道与品牌影响力,让企业产品快速落地海外,提升全球知名度,从原料药出口迈向高附加值制剂出海,拓展利润新边界,在国际医药舞台崭露头角。

药企传承之路,走向何方?

医药企业二代接班,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征程。他们承载着父辈的期望、员工的生计、患者的希望,每一步决策都关乎企业兴衰、行业发展。在时代洪流中,虽困难重重,但他们凭借自身优势,为企业注入新活力。

未来,这些二代企业家能否成功领航,突破困境,实现药企的持续创新与国际化拓展?他们又将如何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为医药行业带来怎样的变革?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分享看法,一同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yinhuac.com/gsjj/14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