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常山江“宋诗之河”与旅游融合发展论坛举行。会上,发布了全国首张“宋诗地图”。
作为千里钱塘江源头重点节点,百里常山江在多年的悠久历史长河中,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自身独特的文化魅力。尤其是在宋代,常山县迎来历史上最辉煌的文化高峰期,宋诗更是宋代留给常山最重要的文化瑰宝,仅当前搜集到的宋诗就有一千多首。
“宋诗地图”以宋代常山行政区域为基础,严格遵照宋代时常山乡、村区域及山水河湖名称原状,通过精选出的首脍炙人口的常山宋诗,在地图的相关节点上进行标注,生动再现了宋代诗人们游历常山的轨迹,方便人们能够跟着宋代诗人游常山,更加直观形象的了解常山江“宋诗之河”的辉煌历史。
快来看看常山在诗句中的风采吧~
北宋灭亡后,大批名士随驾南渡,赵鼎迁居至常山江上游——何家黄冈。迁徙黄冈前,赵鼎居住附近“水浅易涸、无木可采”,常有薪水之忧。到了黄冈,水甘柴足,再也无此烦忧,遂作《经年薪水困行朝》一诗,以赞誉此地山清水秀,实乃宜居宜业也:
经年薪水困行朝
宋·赵鼎
经年薪水困行朝,一日归来百念消。
决决溪流鸣枕下,丁丁谷响应山椒。
小安课伐犹多事,无复移居莫见招。
老矣羞为吴市隐,买田从此混渔樵。
郑洪根/摄
爱国主义诗人陆游晚年面对山河支离破碎,却又无能为力,只能在诗中诉说着内心的苦闷。一日黄昏时分,路过招贤渡,见暮色苍茫,鸟啼阵阵,悲凉之情由然而生,赋得《招贤渡》一首:
招贤渡
南宋·陆游
老马骨巉然,虺尵不受鞭。
行人争晚渡,归鸟破苍烟。
湖海凄凉地,风霜摇落天。
吾生半行路,搔首送流年。
王奕/摄
在诸多诗人当中,杨万里的常山情缘最为深切,《诚斋集》中与常山有关的诗达25首之多,其中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则是《过招贤渡》,真可谓是爱恨一坛招贤酒:
过招贤渡
南宋·杨万里
归船旧掠招贤渡,恶滩横将船阁住。
风吹日炙衣满沙,妪牵儿啼投店家。
一生憎杀招贤柳,一生爱杀招贤酒。
柳曾为我碍归舟,酒曾为我消诗愁。
王奕/摄
曾几的《三衢道中》短短四行二十八个字,将三衢道中梅黄杏肥、花香鸟语的场景描绘得跃然纸上。此诗被载入小学语文课本,是衢州古代诗词的一张金名片:
三衢道中
南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词人辛弃疾则为常山留下了一首词《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一幅江南鱼米之乡恬静富足的温馨画面:
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
南宋·辛弃疾
北陇田高踏水频,西溪禾早已尝新。
隔墙沽酒煮纤鳞,忽有微凉何处雨。
更无留影霎时云,卖瓜人过竹边村。
郑洪根/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