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中共党员,本科毕业于浙江工业大学机电一体化专业,辅修英语第二专业,级信息学院控制工程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本科期间曾获年浙江省政府奖学金、校级二等奖学金等;研一期间曾获年国家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社会工作奖学金;发表EI收录国际会议论文一篇,发明专利受理一项,浙江省新苗科技立项项目负责人。
葡萄何时先熟透
年的夏天,韩蔚然本科毕业,即将成为一名研究生,可是这个本该属于毕业旅行的假期却被安排提前入校学习。那年夏天,熟悉的工大校园,熟悉的图书馆,周围却是一些不熟悉的同学,这让他突然感到有些陌生,有些物是人非的凄凉。但他并不觉得这是被剥夺了假期,反而觉得这是一个学习和赶超他人的绝佳机会。
初入实验室,他就给自己立下了一个目标,要在研究生一年级结束前发表一篇论文,这个目标对于他而言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然而刚进入实验室的他,编程能力有限,英文阅读能力有限,导师要求精读的文献往往一知半解,在组会上发言时也经常词不达意,但是他坚信勤能补拙。于是他每天主动与师兄交流沟通,向他们看齐,寻求阅读文献的技巧与方法、学习数据集处理、实验结果分析的一些小窍门。渐渐地,他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精读完一篇文献并在组会上汇报,得到导师的肯定。到后来,他也能独立地完成课题实验,总结和改进方法。
研一时,韩蔚然主动承担了控制工程班团支书一职,因为本科的时候他就担任机电团支书,已经有了不少服务老师和同学的经验,而且他也喜欢去做这样一份团支书的工作。作为班级里唯一的班干部,班里36个同学的班级事务大事小事都归他管,有时会忙得不可开交,尤其是刚开学的时候最为忙碌,每天都会收发各种材料,学生证、体检单、档案等等,而班级里的同学却散落在学校广知楼、信息楼各个实验室,收发极其不方便,但他还是凭借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都一一解决了。
收发材料的时间并不固定,他的时间经常被分割成碎片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非常影响学习,但他凭借自己的独特的学习方法,迅速调整,最终学习也丝毫没有耽搁。在这期间,他带领控制工程班的同学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班会、齐唱《逐梦工大》、班级党员座谈会、参观浙江省博物馆等活动。班级里大多数同学以前并不在浙江读本科,所以这次是不少同学第一次参观浙江省博物馆,之后同学们也很感谢团支书能组织起来这次活动,开拓了大家的视野。也正是因为班级活动开展得有序、丰富多彩,控制工程班意外地获得了团日活动的一等奖,是班级所有同学的集体荣誉。
要静候,再静候
韩蔚然清楚地知道,研究生阶段和本科阶段,有相似之处,但更多的是差异。本科时候,只要学习成绩好、绩点高,就可以算是一名优秀的本科生。但研究生阶段,特别是研究生一年级阶段,不仅需要课程成绩好,更需要配合导师,完成导师所安排的一系列研究计划,并且在大多数时候,学习课程和导师任务时间上是冲突的。如何合理地安排时间,是他在研究生一年级阶段所面临的最大的考验。
刚开始读研,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分配时间,但他是这样做的:做当下最紧迫的事情并心无旁骛。比如今天导师刚安排了一项研究任务,时限两周,但他第二天还有数字图像处理课的实验代码需要验收,他就会把暂时把不那么紧迫的导师任务放一放,先写完课程实验代码,再去做次紧要的导师科研任务,反之亦然。他觉得,研究生固然要以研究为主,但是研一是打基础的阶段,有了这些基础知识的积累,才能厚积薄发,找到灵感,才能在科研上有所突破。不好好学习课程,研一不好好打基础,成绩不及格的研究生,研究出来的东西能有说服力吗?有科研价值吗?所以他觉得在研一阶段,既不能丢掉绩点,也不能丢掉科研,而是要二者相互交织、相得益彰、齐头并进。
他更加认为学习动力是最重要的,这个动力,可以是想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在毕业时能找到好工作的企盼,可以是为了拿一等奖学金从而多四千块钱可以自由支配的憧憬,可以是想要得到父母朋友及周围人的夸赞和认可从而去努力学习的一种冲劲儿。只要这个动力,是积极向上的,符合大众的一般价值倾向,那么他就会把它当作力量源泉。
设置一个合理的学习科研目标也很有必要的,而且目标不能过于长远,也不能太当下,太远难以完成,太当下会过于琐碎而牵绊行动。比如,他研一时候的目标是课程平均分80分以上,并且发表一篇论文;那么他就以此为基础,设置上学期,几门课要达到几个90分,导师的项目要完成几个;再以此为基础,设置这个月的目标,需要完成课堂的哪些PPT汇报、实验报告、导师的项目所需论文需要看哪几篇并整理总结;最后,再细化到每周,需要完成哪些代码的梳理,精读哪篇论文,完成哪些课堂作业。如果本周的任务完成,他就会奖励自己休息一两天,打球、出校游玩都可以。但是他不会将目标细化到每天的任务,因为可能今天的目标没完成,拖到明天,明天的任务再拖到后天,恶性循环,这样会很打击自信心,得不偿失。最后他认为,所有的方法说到底,就是高效率和心无旁骛,当设置了目标和计划,并且经过理性思考过后,觉得这个计划是可行的,那就要去坚决地去执行它,否则前面再多思考也只是空谈。
他在研一期间是这样做的,他经历过迷茫与不知所措,也不知道自己这样坚持完成一个个小目标有什么用,默默努力,慢慢提升,这就够了。
时间酝酿醇酒
年夏天,研一结束,他在控制工程专业的绩点排名2/,综测排名1/;与其导师赵昶辰共同在计算机视觉国际顶级会议CVPR下属的生理信号测量workshop发表了一篇关于多尺度视频算法的会议论文,发表了英文演讲;论文中所提出的算法申请了一项发明专利;浙江省新苗科技立项也在年9月份通过了申请,并开始了项目研究。在奖学金评定时,期刊论文审稿周期更长,但是比会议论文加分更多,而他只发表了一篇会议论文,不是期刊论文,所以他本以为奖学金与他无缘,但是令他万万没想到,也令他高兴万分的是他竟然通过答辩获得了国家奖学金,他认为自己非常幸运,也因此倍感珍惜,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所以,在研二期间,他希望自己能在完成导师科研任务的基础上,将多尺度视频的算法再改进改进,实验严谨认真地去完成,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发表一篇高水平期刊论文。
年11月24日,毕竟未来无限美好,未完待续……
师长点评:
韩蔚然同学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能够以一名合格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学习态度认真,踏实肯干,努力钻研,成绩突出。能够主动承担老师交代的研究任务。作为一名跨专业的学生,在研究生期间能够做出如此成绩实属不易,可见其努力程度。生活中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工作中积极协调,有效沟通,能够出色完成任务。希望其再接再厉,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导师:赵昶辰)
同学印象:
研究生生活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枯燥乏味的,另一种则是更枯燥乏味的,而在我眼里,蔚然同学恰好过出了自己的第三种研究生生活:他在科研时,时刻充满着激情,在学习专业知识课时,他努力汲取每一点知识来强化自己,与实验室老师同学讨论时也是不遗余力地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时刻努力地思考着,我可以感受到他对科研的态度就是不怕犯错,就怕不做。无论是哪个方面,他都展现着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态度,都有值得我去学习的地方。
(研究生同学:高飞)
来源:浙江工业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