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纹图谱及活性成分
2.筛选GXNT中活性成分的潜在抗血栓靶点3.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的构建4.GXNT对血栓长度和重量的影响5.GXNT对Fbg、PAI-1、6-keto-PGF1a和TXB2Fbg表达的影响6.GXNT对血小板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据报道,冠心宁片具有显著的抗血栓作用,能有效抑制凝血因子。但其抗血栓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近期,浙江中医药大学陈民利研究团队发表在“Frontiersinpharmacology”发表论文揭示冠心宁片治疗血栓作用机制。该研究团队采用液质联用法对冠心宁片的14种主要成分进行了鉴定,并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出了83种作用靶点,并获得17种活性成分潜在的抗血栓作用靶点。研究提示冠心宁片可能参与氧化应激反应和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正向调节等过程。其次,对作用靶标进行GO富集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构建了冠心宁片的活性成分-靶标和活性成分-靶标-通路网络。研究提示作用靶点涉及多种信号通路,如MAPK、IL-17和血小板激活。最后,团队利用FeCl3诱导的大鼠血栓模型评价了冠心宁片对血栓的药效学作用,通过血小板实验观察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并进一步通过免疫印迹试验验证了网络药理学预测的结果。研究显示冠心宁片能显著降低血栓长度和重量,降低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Fbg和PAI-1水平。此外,冠心宁片可以显著增加6-keto-PGF1a的含量,调节TXB2/6-keto-PGF1a的比例,但对TXB2没有显著影响。冠心宁片也能明显抑制最大血小板聚集。进一步研究了血栓相关的MAPKs信号通路,发现冠心宁片可以显著降低血小板中p38MAPK、ERK和JN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该研究成果为冠心宁片的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Frontiersinpharmacology;11:doi:10./fphar..00原文链接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