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五百元的一粒药,成分竟是它!
——维生素行业研究
今年6月初,武汉市唐老太买菜时,被三个上前宣传免费药品的人拉到旁边看“苗药”。卖药人穿着苗服,听说唐老太腰不好后,就给老太太涂抹液体药水,之后又诱骗老太太服下18颗药。唐老太吃下18颗药后,“苗医”立即让她付钱,称该药元一颗,总共要付元! 回到家后,唐老太报警。经严审细查,6名犯罪嫌疑人供认,他们涂抹在患者身上的液体“药水”,其实是电解液,内含稀硫酸;元一颗包治百病的神药则是由30余元一瓶的维生素和粮食酒勾兑而成。
虽然大家可能对维生素都不陌生,但维生素到底是什么?维生素又有哪些作用呢?下面就让小编来带大家深刻了解一下维生素吧!
一、概述
1.1
维生素的概念和特点
人类对维生素的探索可追溯到5,年前。公元前3,年,古埃及人就发现能治疗夜盲症的物质,即今天的维生素A。
维生素,又称维他命(Vitamin),是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的统称,其英文意译是维持生命的营养素。维生素是生物体所需要的微量营养成分,一般无法由生物体自行合成产生,需要通过饮食等手段获得,其本质为低分子有机化合物。维生素不能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那样可以产生能量、组成细胞,但是它们对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机能的必需物质。缺乏维生素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适量摄取维生素可以保持身体强壮健康。
部分维生素又被称为“必需维生素”,必需维生素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外源性:人体自身不可合成或少量合成,需要通过食物补充;微量性:人体所需量很少,但是可以发挥巨大作用;调节性:维生素必需能够调节人体新陈代谢或能量转变;特异性:缺乏了某种维生素后,人将呈现特有的病态。
1.2
维生素的种类
维生素是个庞大的家族,目前所知的维生素有几十种,大致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K等;水溶性维生素包括B族维生素中的B1、B2、B5、B6、B12以及维生素C、维生素L、维生素H、维生素PP(又称维生素B3)、叶酸、泛酸、胆碱等。
维生素E:尽管近年来我国维生素E发展速度较快,但我国维生素E人均消耗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国内潜在市场巨大。VE作为人的医疗保健品,美国的人均消费量10-15克/人年,日本6.5克/人年,我国若按美国的1/3计算,VE的需求量也很大,而我国现在的实际用量却远远小于此数。
维生素A:维生素A是维持生物体正常视觉功能和免疫功能正常的重要维生素,在人体中主要由植物中摄取的β-胡萝卜素合成,是动物饲料中必须添加的维生素之一。维生素A广泛应用于非处方药、营养补充剂、饲料添加剂及食品加工业。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维生素A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大。最近中国国家公众营养项目组的食物强化总体构想中确定了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叶酸、尼克酸、铁、碘、锌和钙为我国营养强化的主要品种。可以预见,随着我国全面推行食物营养强化,维生素A的市场需求将大大增加。目前全球VA产能约为吨,需求约为20吨,产能略微过量。
维生素C:抗坏血酸,水溶性。由詹姆斯林德在年发现。亦称为抗坏血酸。多存在于新鲜蔬菜、水果。我国维生素C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技术及产能优势,占据了全球近90%的市场份额,而国内消费严重不足,维生素C每年用量仅为t左右,我国维生素C人均年用量不足4克,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人均年用量60-90克,因而国内维生素C市场潜力十分巨大。
维生素B:B族维生素一向被视为市场上的“小品种”,近年出口发展很快,目前已位列维生素类第三大出口商品。据国外最新报道,在牲畜或家禽出栏一两个月前给予一定量的维生素B1和烟酸/烟酰胺等B族维生素,可使屠宰后的肉质更加鲜嫩、含水量高、口感更佳,所以B族维生素现已成为国外饲养业必不可少的饲料添加剂。这一新发现直接导致B族维生素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需求猛增。
维生素H:维生素H又称D-生物素、维生素B7,使人体脂肪代谢的重要辅助酶,主要用于医药、营养强化剂、饲料添加剂等。
维生素D:维生素D主要用于医药、食品强化剂和饲料添加剂,产品有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
表1必需维生素分类和功效
(资料来源: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
1.3
维生素行业整体竞争格局
世界维生素行业的竞争格局经过前几年重大的整合,集中度已较高。维生素产品种类齐全、生产厂家众多、整体产销量较高的中国,与德国巴斯夫、荷兰帝斯曼这两大维生素巨头构成了世界维生素的三大制造方。
我国维生素行业十余年来发展迅速,长期困扰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H等主要维生素产品的技术均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已成为能生产全部维生素种类的少数国家之一。但是,中国维生素行业目前还处于多家共同占据个别品种优势地位的格局,并没有任何一家中国企业能单独在大类维生素上成为主流。目前,全球维生素品种竞争格局基本情况如下:
表2全球维生素品种竞争格局
1.4
我国维生素行业的发展
我国维生素工业起源于50年代末,当时主要以生产医药用原料为目的。进入70年代,若干种B族维生素已能自行生产,维生素C两步法生产工艺的研究成功在国际上引起震动。80年代,我国已基本形成除生物素以外的各种维生素生产体系,但中间体依赖进口,产量和规模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90年代以来,我国各种维生素及中间体的生产技术相继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有效地促进了维生素的发展。维生素价格的大幅下降,虽使一些不具成本优势的企业惨遭淘汰,但广济药业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国际领先、成本优势明显的生产企业得却以迅速崛起,不仅抢占了国内市场,还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站稳脚跟、进而垄断国际市场。
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维生素企业各自突破国际维生素生产巨头的技术封锁进入国际市场,起初均是以行业新进入者身份参与市场竞争,打破了原有国际维生素巨头“寡头垄断”的格局,借助技术和成本优势打起了价格战,使得原有国际维生素生产企业逐步退出市场。
在经历长期的价格战之后,中国维生素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步成长,扩张产能并扩大市场份额,逐步占领了维生素市场。最典型的例子是维生素C,在经历了年、年两次价格大战之后,年中国的维生素C生产企业已合计控制了全球86%的市场份额。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中国维生素行业已形成与荷兰帝斯曼、德国巴斯夫分庭抗礼的竞争格局,中国维生素产量已占到全球的60%以上,部分维生素品种已经进入到高度集中阶段。
二、维生素产业链结构
2.1
上游行业影响利润空间
维生素的生产主要以大豆、玉米等农作物和石油等化工材料为原料,其上游属于农业和精细化工行业。行业相对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弱,受原材料价格变动的影响较大,原材料价格上升会较大的压缩维生素行业的利润空间。
2.2
下游行业需求具备刚性
维生素的基本需求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饲料用、食品医药用。维生素下游行业饲料行业、食品添加剂和医药保健品行业的发展将直接推动维生素行业的发展。根据博亚和讯统计,全球维生素用量有45%用于饲料添加剂,医药化妆品和食品饮料领域的用量分别占30%和25%。除了维生素B12、B1、肌醇、维生素C等少数品种以外,其他大部分维生素品种在饲料中的应用比例在70%以上。
2.2.1饲料行业发展概况
1)饲料用需求是维生素占比最大的用途
用于饲料添加剂是维生素整体需求中占比最大的用途,70%以上的维生素均用于该领域。维生素对畜禽而言,需要量极少,但对维持畜禽正常的免疫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现代养殖业大多采用集约化,动物脱离阳光、土壤、青绿饲料等自然条件,仅依靠配合饲料中的养分,极易缺乏维生素。因此,饲料中必须添加各种维生素,以满足畜禽的营养需要。
2)养殖业复苏带动饲料需求稳步增长
维生素至今在营养学范畴没有替代品,是畜牧生产必不可缺的原料,属于刚性需求。维生素在饲料中的添加量很小,通常为1-2%,占饲料成本比例非常小,因此饲料行业对维生素涨价的耐受力较高。年我国饲料产量达到2.1亿吨,同比增长4.5%;年1-7月,我国饲料产量达到近1.7亿吨,同比增长5.7%。饲料行业逐步摆脱低谷开始稳定增长,为维生素行业的需求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2医疗保健品行业概述
维生素在医药保健市场主要是用于营养保健产品及医药制剂,而且以营养保健品为主。近40年,全球营养保健品消费市场发展极为迅速。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伴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和社会养老体系的建立,医疗保健品的需求将会有一个较大的上升。
2.2.3食品添加剂行业概述
目前在食品领域,维生素较多用于功能性饮料,此类饮料以水为基础,通过添加氨基酸、牛磺酸、咖啡因、电解质、维生素等天然营养素和调整其成分及含量比例调制而成,以适应某些特殊人群的营养需要,包括运动饮料、营养素饮料和其他特殊用途饮料。随着功能性饮料市场的快速扩张,维生素在食品领域的需求量也会有一个较稳定的上升。
三、维生素供需分析
供需关系是影响价格最直接的因素。当前,我国维生素行业的供给主要受环保政策的影响,一些无法处理工艺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面临停产,同时,政府对新进入企业的审查日趋严格,供给由过剩向平衡甚至紧缺变化。在需求端,饲料行业等的快速发展带动了需求发展。
3.1
环保政策日趋严厉维生素产业转型升级
维生素生产属于高污染行业。化学合成链长,生产废水成分复杂,有机物浓度非常高,处理难度非常大。前些年,我国环保政策法规不完善,压缩环保成本就成为了维生素生产企业广泛采用的竞争手段,部分企业环保投入不足,甚至故意通过偷排等违法方式降低成本,偷排行为不仅严重扰乱了市场公平竞争环境,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高消耗、高排污、恶性竞争,构筑了一条危险的产业链。近些年,我国加大了对环境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环保政策趋严对于高污染的维生素工业意味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开始:一方面随着落后产能的淘汰,行业供给端逐渐减少,供需关系将由产能过剩转为紧平衡,甚至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小产能出清将使行业集中度提升,龙头企业议价能力增强。
表年以来全国及地方涉及维生素行业法规及政策
3.2
维生素需求快速上升
维生素A、C、E是维生素市场的主要产品,我们通过这几种产品来分析维生素需求端的未来预期。
3.2.1维生素E
作为保健品,我国维生素E人均消耗量远低于世界水平,国内潜在市场巨大。美国的人均消费量为10-15克/人年,日本6.5克/人年。我国若按美国的1/3之一计算,维生素E的需求量大约为-6吨,然而我国现在的实际用量远小于此数。
作为饲料添加剂,受到养殖周期的影响,全球年需求量约为7万吨。且VE合成技术壁垒高,工艺复杂,市场格局相对稳定。随着中国维生素企业的崛起,国际维生素企业原料向中国转移,维生素的出口量占据了较大比重。年VE总出口约6万吨,基本与年持平,近年来总体呈上涨趋势。截至年5月,VE出口量同比增长3.80%。
数据来源:万德
图中数据显示,受到环保政策的影响,部分厂家停厂检修,VE价格触底,预计在未来价格会触底反弹,也会增加。
数据来源:万德
3.2.2维生素C
我国维生素C大部分依赖出口,而国内消费严重不足。VC每年用量仅为吨左右,人均年用量不足4克,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60-90克,市场潜力巨大。
我国VC总产能超过20万吨,产能严重过剩,过去五年的价格一直低迷,且技术壁垒不高,市场准入门槛较低。
数据来源:万德
图中显示,维生素E的出口量保持稳健增长的态势。由于维生素C主要攻击端在我国,所以预计未来变化不大。
3.2.3维生素A
维生素A主要作为饲料添加剂,全球需求约为3万吨。
数据来源:万德
VA价格停止下调甚至出现向上趋势,出口量小幅上涨。国内产能过剩的状态得以缓解,生意社资料显示,中央环保组施行高压后,部分企业主动停产货源趋紧,下游或将增加库存量,维生素A后市利好。截至年5月VA出口吨,同比增长11.56%。
单位:万吨数据来源:万德
中国维生素的出口量在全球占据较大份额,且处于稳健增长中。加之国内保健品行业维生素的市场潜力巨大,维生素的需求端预期将由较大的增加。
四、助推维生素发展的有利因素
4.1
发展中国家食用品行业的较快增长
虽然近些年来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有所放缓,但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一些发展中国家还保持着较快的经济增速,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水准的改善,世界食品行业和医疗保健品行业依然具有较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将间接助推维生素行业的发展。
4.2
饲料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维生素需求上升
虽然我国肉类总产量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是人均食肉水平还保持在较低的水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上升,对肉类需求的增加,也将加快饲料行业的发展,而作为对维生素有刚性需求的行业,饲料行业的发展也将带动维生素行业的发展。
4.3
行业技术的发展和产业集聚带来成本效益
随着维生素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生产技术和工艺逐步提高,企业并购带来行业内产业集聚,一方提高了成本效应,降低生产成本,同时,生产规模的扩大,也提高了企业的议价能力。
五、行业内主要企业分析
5.1
新和成()
公司的主要产品为维生素E类、维生素A类和乙氧甲叉,主要用于饲料添加剂、保健品和原料药。公司的主营产品是VE实际产量达到10吨,位居世界第三,由于年后新的产能不断进入以及浙江医药的扩产,使得VE长期处于历史底部价位,未来各大厂商集体提价概率较大,截止年3月10日,VE出口报价已经上涨至47.5元,相比月初的41元增长16%。VA提价对公司业绩提升将起到明显推动作用,VA产能规模1吨/年(VA油),换算成50万单位粉为吨左右,预计全年VA交易平均价格上涨元,年VA预计贡献6亿元的业绩增量。MET一期项目成功建成并投产,工艺路线全线打通,产品一次性检验合格;同步推进二期项目,完成项目管理策划方案、总计划编制和合法性手续;与DSM、浙江闰土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成立合资公司,PPS上下游延伸,提升核心竞争力。
新和成主要收入来源情况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数据整理
5.2
花园生物()
花园生物的主营业务为维生素D3上下游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全球提供维生素D3上下游系列产品种类多的生产厂商,维生素D3的产销量在全球位居前列。
花园生物发展战略清晰,专注于打造完整的维生素D3上下游产业链,以维生素D3产品为基础,上游原材料方面发展精制羊毛脂、NF级胆固醇,逐步介入化妆品原材料领域,下游应用方面进入25-羟基维生素D3、核心预混料、环保灭鼠剂,未来还将开发全活性维生素D3及类似物,进入医药保健品市场。
经过-年的价格上涨后,有不少行业新进入者进入维生素D3领域,主要产品为饲料级维生素D3。年初至年四季度维生素D3产品价格整体呈下降趋势。
年,饲料级维生素D3市场仍然低迷,产品销售均价与年基本持平,但是由于花园生物胆固醇车间恢复生产,使得公司维生素D3生产成本下降,确保了饲料级维生素D3业务的利润好于上年。
值得一提的是,花园生物的产品结构及收入结构在年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改变了以往维生素D3产品一枝独秀的局面,形成了胆固醇、25-羟基维生素D3原及饲料级维生素D3齐头并进的格局,大大提高了公司的综合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数据整理
5.3
兄弟科技()
兄弟科技是以维生素、皮革化学品两大产业为主要经营业务的精细化工企业。其中,维生素产品包括维生素K3、维生素B1和维生素B3系列产品,主要用作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
公司饲料级维生素K3的产销量排名全国第一。公司年募集资金新建的吨维生素B3生产线,产能完全释放后,市场占有率有望提高至20%。
期待并欢迎大家的批评与建议,
别忘了给我们点赞和转发呦!
小组成员:
刘思雨212319
mail.nankai.edu.cn刘玉钏212320
mail.nankai.edu.cn陆晔勍212322
mail.nankai.edu.cn周超逸212376
mail.nankai.edu.cn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